年轻人喜欢戏曲,这挺好啊,没什么不正常。
戏曲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戏曲绝不是“陈腐”的代名词。
黄梅戏唱段《为救李郎离家园》的欢快风趣,《夫妻双双把家还》的朴实真情与优美旋律,京剧《生死恨》对人民疾苦的深深同情,《海岛冰轮》词曲的美轮美奂,越剧唱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的诙谐与灵气…… 它们所蕴含的美的魅力,是跨时代的,并不受年龄的限制。年轻人如果没有先入之见,其实同样可以从这些戏曲作品中得到思想与美的熏陶。
当代年轻人爱上戏曲,这方面已经有很多成功的先例。例如,武汉不少高校有学生参加戏曲社团,认认真真学戏曲,华中科技大学学生的京剧活动、该校同济医学院学生的越剧活动做得有声有色。
我记得,好几年前,华中科技大学有位学生叫做洪峰,是进校才大量接触京剧,可他非常喜爱京剧,勤学苦练,或许是潜质中就有着戏曲天赋,进步非常快。他迅速成长为优秀的京剧及昆曲的男旦票友,其成就得到梅葆玖先生的首肯。有意思的是,由于京剧,他和该校一位同为戏迷的女生喜结良缘。这是年轻人学戏曲的一段佳话。
总的说来,目前喜爱戏曲的人还是以中老年人为主,八零后及其以下的人相对比较少些。不过,这有什么关系?没事。一种艺术爱好,自己喜欢就行,何必要迎合“多数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