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国的汉文是否是中国的主流文化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懂汉文化的界定。我认为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汉文化,是指历史上在形成华夏文明的主体文化结构中,各民族文化成份的集合体。狭义的汉文化,可专指具有汉族血统传承的族群文化。
一、历史上的民族的演化、融合是催生汉文化形成的基因。
在历史上,王朝的更叠,民族的衍化形成,兴起,与争伐、交流、杂居融合,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由奴隶社会的母系氏族公社,到封建王朝社会的阶级分化,始终伴随着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如周灭亡后,春秋战国的诸侯列国拥兵分崌,以及处于相同历史期的西域诸城廓的形成。谐侯列国对西戎兵伐的抗争,进一步加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秦帝国扫平各诸侯国统一中国后,通过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焚书坑儒等措施,文化实现了统一。这是华夏民族发展历史上,第一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民族大交往、大交融、大融合。也是第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文化大融合。
在此文化大融合过程中,有各民族的文化影子。
二、历史上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汉文化得以去陈出新的动力。
汉王朝的历史出现,及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广阔的西域大地融入华夏版图。西域文化融入中原文化有两重要历史事件。一是器乐与舞蹈的东传。二是佛教文化经西域的东进。
首先, 西域的器乐、舞蹈传入中原,极大丰富拓展了中原地区原有音乐系统结构。这是汉文化体系,在发展演化中具有重要标志的史实。其次,佛教文化由西域东传,是盛唐时期的文化交流交融的典型代表。
上述是华夏民族在民族大交往、大融合过程中,民族文化的大框架形成的客观史实依据。而所谓汉文化只是华夏民族共有文化特征的表述。
三、在实现华夏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各民族享有平等的贡献值。
古老的丝绸之路,由西安始发,经河西走廊越葱岭向欧亚衍射。从唐帝国到明帝国,陆陆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交相辉映,将华夏文明的丝织品、瓷器等工艺品传向世界各地。华夏民族中各兄弟民族的集体智慧与文化创意和劳动成果结晶,得以被集中展现。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西藏相继解放。56个兄弟民族团结和谐相处,以共同的智慧和优秀文化成果形成了现当代华夏民族文化体系及特色。
蒙古族的长调、马头琴,西藏的高亢音域,神秘的藏传佛教,新疆的特色民族歌舞,卡龙琴、都塔尔等乐器,形成了华夏民族灿烂、绚丽多彩的文化体系特色。以及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政治经济社会文明发展成果的各民族共享,进一步助推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化体系发展与构架形成。
总之,在现当代,无论你从事哪种职业,具有怎样层次的文化或技术技艺专长,我们都是华夏文明的继承者、践行者与创新者。为铸就华夏文明新辉煌,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文化力量,让我们以不负历史期望,不负先辈重托,以持之以恒的匠心精神,做好文化、文明的交流交往交融工程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