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SEO
我们是认真的!

网课仍在继续,复学却已在望,线上线下如何无缝链接?

开学在即,网络语文课该如何回炉?用大厨思维,给语文老师支招!

新学期开学在即,近两个月的网课,老师们的遥控指挥、群发的参考答案,究竟对孩子们的语文有着多大的作用,一开学就可以见分晓。面对当下学生的学习状态,开学之后,我们的语文课程这顿大餐该如何烹制呢?

迷恋语文老师在疫情期间除了利用线上课进行直播教学之外,还尝试了做饭,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现在用大厨思维来回答您这个问题,力求深入浅出,希望能够对您有用。

炒糊了、夹生了,必须要回炉

——基于网课学情,调整学期教学规划

网络视频课,是新冠疫情时期的无奈之举。很难想象,没有老师的监管和现场点拨,这群“神兽”学习状态是难以想象的,老师们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哦!面对这一锅夹生饭,教师需要有妙手回春的妙招哦。

1.心态放缓,小火慢慢炖出“好味道”

现在的语文老师,两面受敌:前有视频课的夹生饭一锅,后有紧缩的教学课时,必须要对特殊学期,进行重新规划:

前期快进,逐步正常。

建议两到三周时间,对视频网络课的内容进行回炉,解决网课因为无法互动而实践少、训练少留下的问题,把语文这道大餐原本该有的味道慢慢释放出来。

2.依循之前的烹饪手法,切忌“另起炉灶”

网络课的烹饪手法,尽管有着自身的不足,但绝非一无是处,不能一棍子打死,全盘否定。

网络视频课,教师也要看,要做到心中有数。回炉也好,补学也罢,都需要了解学生已经学过了什么。集体视频课,教师与学生的观看目的不同,教师要着力了解视频课的训练点和渗透的学习方法,不建议教师在复习时,另起炉灶,要顺应视频课的训练线,将教学的内容做实即可。否则,相同的课文,经历不同的逻辑教学线,学生只会无所适从。

从种植的角度看:视频课已经在学生意识中种下了种子,我们不能连根拔起,重新栽种,而是要悉心浇水、施肥,让种子生根发言,结出果实。

从烹饪的角度看:食材的味道已经撒了,我们能做的知识尽己所能,调整味道,而不是把做了一遍的菜,扔进清水里,洗洗刷刷,重炒一遍,否则两种不同风格的味道,味道一定令人不爽。

是什么“食材”,就做什么“味道”

——及时查漏补缺,明确回炉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回炉,要想烹制出色香味俱全的大餐,就需要选择最佳食材。语文学习的本质,无非是“听说读写”,回炉大餐就需要删繁就简。

1.来,先洗菜择菜,这是基础——课文朗读

语文教学讲究:书不读顺不开讲;

网络课很特殊:一遍不读照样讲。

菜还没有洗净,就直接下锅了,一股土腥味啊!所以,语文回炉,先从洗菜入手,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小组,团队朗读、合作朗读,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在线朗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文朗读到位,即便教师不讲,学生也是有收获的。

这道回炉的基础环节,要落实好,后面的烹饪程序才有价值。

2接着,起锅烧油,这是保障——解决生字词

做菜先炼油,恒古不变的程序,就是因为太普通,往往老师“大厨们”并不在意。因为没特色,因为没亮点,但你省掉这个程序看看,任你有十八般武艺,也无济于事。

语文学习也是如此,生字词教学就是“起锅烧油”,炒家常韭菜如此,做满汉全席也是如此;一年级如此,六年级也是如此。

建议大家将网课中讲过的课文梳理一遍,将所有生字词分成两类:一类是以理解为要素的,可以融入到课文复习中去;一类是以音形为主要的,可以统整起来,利用活动集中解决,比如单元的听写大赛等,也可以将其与习字册地完成,巩固识字和练习写字两不误。

3关键来了,翻炒主菜——语文要素

使用统编版教材,语文要素的重要性,无需过多赘述。烧红烧肉,你没有肉,行吗?做酸菜鱼,你没有鱼,岂不是消化。

教统编版,你不关注语文要素?那还要用什么统编版呢?所以,回炉大餐,要对密切关注语文要素的落实、巩固和转化。

单元中的经典文本,要不惜时间,不是简单的复习走过场,梳理知识点就行的。我们做硬菜,大骨头、排骨,不都要先用开水焯一遍吗?这是对硬菜主要食材的尊重。单元中的经典,是体现语文要素最典型的范本,一定要重新再读,让学生细读、深品、多练。

其他课文,烹饪时间有限,不能一一焯水,可以采用以“大菜带小菜”的整合法。煲排骨汤,排骨需要大肆渲染,葱花不就是最后撒上去就ok了吗?因此,语文要素地复习回炉之后,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理清文本关系,关联语文要素,在一课一得之后,将学习方法、学习成果辐射整个单元。

大菜不是煮熟就行,调味才是灵魂啊

——注重学后训练,高效处理练习

煮熟了大餐,还没有到装盘的时候。虽然已经接近尾声,但着真正体现“大厨”实力的时候,才刚刚到来。放什么调料,放多少,品尝之后如何再做调整,这是学问,更是艺术。

语文课程的回炉大餐,要配哪些调味品?三样不可或缺:

绝不可少的盐(课后习题)、适可而止的鸡精(补充习题)、万能调味的糖(单元习作)

听听本大厨的独家分析:

绝不可少的盐(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对应课文内容,是落实语文要素的阶梯,更是教与学的抓手。得“课后练习”,即可得天下。因此回炉复习,切不可丢掉课后练习。否则,菜没了油,你尝着试试??

适可而止的鸡精(补充习题)。

鸡精是个好东西,鲜美十足,多了反而倒胃口,适可而止最佳。《补充习题》也是好东西,甚至是最有价值的练习本,但回炉复习,如果全部完成,学生一下子吃不消,就像一锅高汤,你倒下一瓶子鸡精,那是什么感觉。目前的状态,《补充习题》只能是选做,选贴合视频课程的内容,巩固着练;选紧扣语文要素相关的,紧扣核心地练;选择学生有难度的,让学生跳起来够着练……

万能调味的糖(单元习作)。

菜咸了,无味了,都可以通过白糖来调整。复习课也是这样: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学以致用,习作的质量直接检验学生这个单元的学习效果。网络视频教了几个单元的习作,学生也写了,但效果怎样。教师要转变理念,借助学生现有的作文质量,确定先写后复习的原则。漏洞在何处、缺失在哪里,什么点需要调整,教师可以利用单元习作这个万能调味品,做最后的调整。

做菜讲究色香味俱全,一时失败没关系,真正的大厨,可以通过“回春”之术,化腐朽为神奇,重新烹制出可口的美味大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广州seo小雨 » 网课仍在继续,复学却已在望,线上线下如何无缝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