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SEO
我们是认真的!

老子写的道德经,真的很深奥吗?

老子写的《道德经》不深奥。我们感觉《道德经》深奥,最大的原因是我们懒得思考了。

古人的娱乐项目相对少,所以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就有大块大块的时间去思考,而相对于我们时间是想当匮乏了。

《道德经》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要西出函谷关,关令尹喜认定老子是圣人,请求老子写点什么,否则不让出关,老子顺势而为,洋洋洒洒很快写出了五千余言的《道德经》。你看老子写的东西是给关令看的,怎么可能深奥呢?

1、年代久远,语言系统几经更迭。

中国古代的文人阶层虽然都在使用文言文,但是中国的朝代更迭频繁,对于相同的字就会产生不同的意思或者相近的意思。而大家都知道的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尽管大家都似乎明白,但真正的含义已经被永久的封藏。

2、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

在没有纸发明的年代,书写的材料十分匮乏,所以讲究“言简而意丰”。这对于他人理解就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意丰就意味着你的理解可能已经偏离了最初的含义。而且处在不同生活地位,不同职位,不同行业的人他们各有各的一套思想主流,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看就有不同的意思,而且都有道理。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3、后人疯狂的注解。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但后人居然都在做“可道”、“可名”,而且绞尽脑汁一定要与别的派系不一样,且能名声大噪才可善罢甘休。所以如果真要说《道德经》深奥,那也是后人故意把它解释的深奥的。

非也。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这能说看不懂吗?很容易理解。你把这句话背给街边拾荒的大爷大妈,他们也能够给你解释。只不过随着自己的学识的增长,有了更广博的见解、更深刻的思想。

有时候想的太多也是一种负担。

如今的我们都太喜欢安逸了。

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赚钱赚钱,好不容易逮到了闲暇的时间,也很少去做很深刻的思考。而且如今的请文化、范文化、娱乐化等等让我们觉得什么都需要快起来,不然就是后退。

其实,跟风随大流,看似什么都快人一步,而实际已经真正含义上后退了许多。思想、精神是最不能讲究快的,揠苗助长的思想不经历实践的检验,不要说狂风暴雨,就是个小风雨都经历不住——近年来的自杀案件屡见不鲜。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所以,并不是《道德经》深奥,最大的原因是我们懒得想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广州seo小雨 » 老子写的道德经,真的很深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