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在中国历史上儒学的发展,有一个上继孔子、下开朱熹的里程碑的人物。他的出现使儒学成为了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这个人就是董仲舒。
董仲舒在景帝朝时期就是个很有学问的学者,而且董仲舒读书非常刻苦,群览百书,知识渊博。有个有名的典故“目不窥园”就是指董仲舒。汉武帝继位以后,下诏推举贤良方正,得到汉武帝的重视,流传下“天人三策”。他认为一个王朝的开始,一定要改变制度。新王改制解决了西汉王朝的合法性。由于董仲舒是属于公羊派的春秋,他们把大一统看的非常大、非常重要。这一点呢?又是非常迎合汉武帝的心理的。汉武帝可以在大一统的理论下,公开的搞他一套的中央集权,这给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的依据。三策最重要的建议,就是建立太学。推举贤良的制度,并把它制度化。给汉武帝选拔出良好的人才。董仲舒提出的培养人才、选拔人才的具体做法,又迎合了汉武帝的想法。
我们现在一提到董仲舒,就会想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所以汉武帝马上采纳董仲舒的独尊儒术。这个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了汉武帝登基以来,最想解决的难题。所以深得汉武帝的信任。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后世中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正是这一点,让后人不解。这个建议与西汉王朝的统治格格不入,而汉武帝却积极采纳呢?因为董仲舒的这个儒学,是经过改造的,他融合了以前的儒学、道家以及法学的精华。而董仲舒的大一统,讲仁义这一思想最适合他的统治。这位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用儒家思想实现了他一生的政治理想。
儒学思想影响了中国社会2000多年,它的正面作用在于对我们这个国家的稳定,对我们这个中华民族的统一贡献是极大的。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没有出现多大的分裂,对我们民族的凝聚起了很大作用。并为我们各个时期培养的应有的人才人物,造就了中国封建社会以儒家思想为价值观念的经典,这个贡献非常之大。
当然,这个儒家思想作为一个封建阶级的统治思想,也有着它的负面影响。你儒家地位提高了,其他诸家就小了,导致了文化专制。限制了其他学派的发展,特别是到了后期出现了更大的负面影响,表现出消极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