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高考志愿这条纷争路,孩子一旦向家长低头,后续沉没时间成本是非常高的:
很多孩子4年上学5年纠结1年转行这至少10年的时间浪费;
不想上课、不喜欢、学不会造成的成绩滑坡和自信破损;
家长为自己扫下的场子奔来跑去擦屁股;
一家人因为这件事心存芥蒂……
相关联的矛盾还有很多。
本科阶段的心理咨询中,绝大部分孩子都会带一句“我不喜欢这个专业,我爹妈给我选的”这句话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定还会多次大放异彩,在每一个做出选择的阶段,成为自己选择的挡箭牌——“反正爹妈给我做的这个选择”“反正他们也是要负责任的”……
是不是陷入了一个无解的循环?
我们常讲,责任心需要从小培养,不可能一到18岁,从不做抉择的孩子忽然学会了负全责,这在职场上尚且让人觉得尴尬而可笑,在人生中当然也一样。
志愿抉择是一个必须将孩子的意愿纳入主体考虑层面的家庭抉择,毕竟再万金油的专业,孩子学不进去学不会学不懂,毕业了也只能沦为职场混子,给家庭带来更多的后续压力和矛盾冲突。而和孩子稳妥沟通后选择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专业(至少让孩子能接受,否则家长一定会被此时的强迫背一辈子的锅),会让孩子逐渐接过一个为自己人生做抉择的指挥棒。
毕竟,让孩子觉得“我的人生要负起责任来了”,不就是家庭教育的优秀结果么。
关注“萤火成长”头条号,可看更多关于高考志愿干货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