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邀自来。
一般而言企业社会价值体现在税收、就业以及长尾效应,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可能还包括社会公益等。
首先需要定个基调,无论哪一家企业,它们存在以及发展的基础首先必须是为了公司自身发展,并代表公司所有员工的利益,其次才是社会利益。
因为企业都是员工们胼手胝足拼搏出来的,这是他们的劳动成果,而除此之外的其他人并无资格要求这些企业强行给他们什么实惠,如果嚷嚷着“是自己养活了这些企业,企业离不开消费者的鼎力支持”等等言论,那么除了要反思自身是否理性消费之外,更应当注意,这种言行便是典型的道德绑架。
在题主列举出的这几家公司中,华为是年纳税总额最高的企业,甚至包含互联网行业的其他巨头在内,华为也能在纳税榜中排在首位。
在这一数据中,我不认同@草根老黄的观点,作为不同类型的公司,华为和格力这类终端电子电器生产企业所带动的就业属于单一行业,比如说华为自身国内员工约为14万人,手机业务带动的就业人数大致为10万人,代工企业带动就业人数约为3万人,总的带动就业人数在30万人左右。格力更少一些,它所带动的就业人口也大多分布于安装维修、产品周边开发等。
然而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带动的就业人数却远非如此,这是因为企业性质和业务性质的不同造成的,阿里电商体系直接生成的就业人数并不多,这些人都是为了维持阿里电商系的正常运转,但参与到阿里电商系的人数你看如今的阿里巴巴店(B2B、F2B)、天猫店(B2C)、淘宝店(C2C)、盒马鲜生体系、物流快递体系等等就会明白,它囊括了几乎各行各业。
所以在就业这块,阿里完胜其他企业。
举个例子,汽车行业过往数十年间一直都被称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汽车的研发制造以及量产上市,都汇集了众多行业的顶尖智慧,那么想要发展汽车行业,就必然要做上下游各个领域的工作。比如说冶炼工业,车身每个部位对于钢铁的要求不同,就需要冶炼出不同特性的钢铁;比如说塑料,玻璃等材料,比如说流体力学,比如说发动机……
大型企业自身尤其是行业龙头自身,都有类似的效应。
在题主列举出的这些企业中,华为可以说是通讯行业的龙头企业(世界级),以及移动智能终端行业的龙头企业(国家级);阿里可以说是电商行业龙头企业(介于世界级与国家级之间),以及移动支付行业的龙头企业(世界级)。其他的并不具备明显的长尾效应。
从横向对比(影响的广度)来讲,阿里电商在全世界都很有市场前景,国内的一支独秀状况也能说明问题,阿里自身的发展先是带动起物流快递体系的迅速发展,然后推动电子支付和移动支付的迅速普及,它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支付习惯,并且一直引领着互联网向着更多领域进行探索和改革,比如说人工智能和云。华为则稍逊一筹,华为的发展更多是为了生存,通讯行业并不像互联网行业那样允许剑走偏锋,华为的前行更像是硬碰硬,集中所有精力在一个领域深耕。而手机业务更像是成果转化的一次尝试。总结起来就是,华为更偏向于某个领域,而阿里面对的是整个商业世界。
从纵向对比(影响的深度)来讲,华为更加令人钦佩。互联网进入中国后,几乎可以说是风生水起,而BAT像是乘风而起的巨鲲,扶摇直上化为大鹏。阿里的成长就像同时代的许多互联网企业一样充满了冒险,他们也很好利用了政策的帮助,在国内这方对于互联网世界来说像是世外桃源的地方迅猛发展。但这种几乎没有外敌的发展也存在着许多弊端,比如说对技术的忽视。对于未来企业来说,很有可能技术才是立命之本。而很显然,华为早早就有了这样的认知。所以华为做到了自主研发的通讯技术全球领先的地步,而阿里的技术却还在社会舆论的喧嚣中扑朔迷离。
阿里旗下有许多公益产品,华为自身也有社会公益基金,但这一点我们不应该拿来比较。因为公益无大小之分。
综合来看,华为与阿里的社会价值其实并没有很大差距,他们仍然具备着巨大的上升潜力和创新潜能,它们的社会价值也仍然会不断增加。
以上。
我是好人长安君,喜欢分享自己对科技财经的看法,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指正;如内容得到您的认可,欢迎点赞关注!😊